山西明代牌樓門和現代教學樓相映成趣。該牌樓門為明代山西建築小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保留了明代鬥拱及額匾等構件,是考察古代建築形制的重要遺存實例。下圖為牌樓門上的匾額,上有“樹德務滋”的字樣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攝
  
  山西明代牌樓門和現代教學樓相映成趣。該牌樓門為明代山西建築小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保留了明代鬥拱及額匾等構件,是考察古代建築形制的重要遺存實例。下圖為牌樓門上的匾額,上有“樹德務滋”的字樣 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攝
  廣工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花費數十萬元個人科研經費購買而來
  一座擁有約500年曆史的山西明代牌樓門,出現在廣東工業大學東風東校區的教學樓中間,引起了關註。相關項目主導者是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方海。方海是該校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的第一位院長,他告訴記者,這座山西明代牌樓門是他用個人科研經費購買而來,這個帶有強烈個人意圖的行為背後包含著他的教學理念:重視產學研結合,設計實踐的靈感要來源於實物。
  文/羊城晚報記者 梁爽
  這座山西明代牌樓門放置在該校教學樓中間的空地上,周圍還擺放著大約10根石柱,石柱上有石獅雕刻。“大概是幾個月前搬過來的,各個部件分開搬來之後重新拼裝起來,開始我以為是學生的畢業作品。”在教學樓一樓經營小賣部的老闆說。一位經過的女大學生向記者表示,這座建築“挺好的”,猜測其用途為“用來拍照”。一些穿過該校的市民則表示:“經費是誰出的?算不算‘鎮校之寶’?”
  這座古建築旁邊立有兩個牌子,這座建築物名為“山西明代牌樓門”,距今已有約500年曆史,文字說明稱其“是考察中國古代建築形制的重要遺存實例”,“保持著結構的合理性,同時朝著美學的方向發展”,“牌樓中的額匾所書的‘樹德務滋’就表明業主希望勤儉務實和向百姓施行德惠的主張”。
  據“牌樓門大事記”記載,這是方海使用個人的科研啟動經費購置而來,包括一批中國傳統建築小品及傢具,目的是“改善校園景觀和為學生提供課堂教學實踐及科研素材”。山西明代牌樓門及其他傢具等木作和石作樣品於2013年6月從北京購得,隨後在方海的指導下,由其研究生團隊帶領藝術設計學院本科生在2013年至2014年共同研究、測繪並於今年1月搭建完成,汕尾郭冰古建築工程隊為學生團隊提供了技術支持。
  方海是廣東工業大學實施“百人計劃”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的第一位院長,長期留學海外併在歐洲一流設計院校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在建築、工業設計及相關領域有深厚的學術造詣,2005年被芬蘭建築協會授予“文化成就獎”。
  (報料人林女士,三等獎100元)編輯:健龍  (原標題:越秀東風東路山西明代牌樓門移居廣工惹關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05bode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