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網上海11月1日電(黃艾嬌 許婧)同濟大學1日透露,由生物醫學工程資深科學家、同濟大學講座教授文學軍教授主持研發的,可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的“系列醫學納米材料及組織再生修複產品”,將首次呈現於即將開幕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同濟大學展台。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對相關醫學產品的需求將不斷上升。而在老年人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腰背痛、老年性骨折、動脈血管硬化等這些疾病。文學軍教授介紹,團隊研發的塑化蛋白納米塗層醫用導管、高仿真三維打印椎間盤、高仿真人造血管、軟骨缺損修複、中樞神經修複再生、體外三維細胞培養等一系列技術產品,可廣泛應用於“抑菌”、“人造椎間盤”、“人造血管移植”、“軟骨再生”、“中樞神經損傷”、“體外細胞培養”等多個領域,具有很好的性能和廣泛的臨床適用性,多項技術和產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據瞭解,今年3月底,該系列產品項目角逐全國首屆“千人計劃”創業大賽決賽,贏得眾多風險投資和評審專家的青睞,最終從近400個參賽項目中勝出而奪冠,獲30萬元創業獎勵及1000萬元創業投資。
  在創業資金支持下,現已完成十萬凈級GMP廠房等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獲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並獲國際質量體系ISO 13485和歐盟產品的CE認證。其中,“蛋白塗層抑菌醫用導尿管”產品正在進行臨床實驗,預計將於明年8月面市,該產品在國內外尚屬首次發佈。另一款應用於基礎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體外三維細胞培養板”,也將在未來數月內面市銷售。
  據介紹,近5年來,文學軍教授領銜的研發團隊,基於在納米和再生生物醫學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開發了數十項新技術和專利,其中多項關鍵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中,“高仿真三維打印椎間盤”,曾在2011年3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Technology Review述評中,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和天然椎間盤最為近似的人造仿生椎間盤。針對“中樞神經損傷修複、再生技術”這一被視為當前國際上神經再生領域的重大醫學難題,研究團隊基於大鼠動物模型實驗,分別成功實現了腦損傷動物模型知覺、急性脊髓損傷動物模型癱瘓後肢運動能力的恢復。該技術2009年一經問世,即受到了國際學界和主流媒體的熱切關註。
  2012年,文學軍教授以其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傑出工作和突出貢獻,當選世界上該領域聲譽最高的學術組織“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的院士。他表示,在創業資金支持下,研究團隊希望將所開發的系列醫用技術產品,儘快應用於臨床,讓更多的患者早日受益,由此也提升中國高端醫療器械耗材領域的水平。  (原標題:最新人造器官研究成果或可廣泛用於老年性疾病臨床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05bode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